建设一流智库 提升国家软实力
“一个智库要对社会进步产生重要的影响,要具备七个要素”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智库在政府决策和舆论引导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鼓励相关研究机构成为党和政府的“思想库”。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认为,一个智库要对社会进步产生重要的影响,要具备七个要素:即思想、问题、责任、战略、人才、网络、特色。
智库是知识、智慧和思想的一个集散地,最重要的是要产生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和新知识。思想和观点是智库的第一要素。一个智库如果没有独立的思想和观点,或者其提出的思想和理论没有在社会中产生广泛影响,即使规模最大、经费最多、名流最集中,也不可能成为一流的智库。比如布鲁金斯学会,是著名的民主党大本营,它为奥巴马政府贡献了20多名高级官员,今日奥巴马政府操作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就是由布鲁金斯学会直接送交。兰德公司成功预测了中国将参加朝鲜战争,并敢于向五角大楼以200万美元的高价叫卖自己关于朝鲜战争的研究成果。
所谓的“问题”,即智库提出的观点、思想和主张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对知识界和政府部门产生影响,重要的前提是要善于发现现实中存在的影响社会发展的真实问题,并且对这些实际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深刻分析,找到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只有找准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发现问题的实质,才能提出适当的理论和对策。所以,问题意识是智库的必要条件。
责任,即一个合格的智库必须对社会发展担负起公共责任,智库的主要成员应当对社会进步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比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葛延风2005年主持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研究报告得出“我国医改基本不成功”的结论,报告指出当前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因此得出结论,即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由此推动了中国医疗体制改革。
战略,智库应当是一个战略研究机构,着眼于长远的和宏观的分析,善于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建议。但智库毕竟不是政府的决策部门,即使对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其重点也不应当在具体的细节上,而应在战略上。智库应弥补政府决策部门的不足,善于提出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框架性建议。
人才,一个成功的思想库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智库的人才不在人数而在质量。它必须有两类人才,一是领导人才,二是研究人才。一个杰出的领导往往是智库成功的前提条件,通过他,不仅可以网罗一批杰出的专家学者,而且能够合理地调配各种资源,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所以,人才是智库的核心资产。
网络,与一般的学术机构不同,一流智库不仅要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而且要努力用这些思想和观点去影响社会。这就需要借助网络和媒介。智库的社会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网络是否足够强大和通畅。
特色,纵观国内外知名智库可以发现,所有成功的智库几乎都有各自的明显特色。这些特色包括研究的专长、影响的领域、价值的倾向、合作的伙伴和依靠的对象等。
“美国智库产生强大的舆论影响力,主要有四个因素”
一流智库除了要具备七个要素外,其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美国布鲁金斯学会2008访问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莉丽在《大国智库影响力 路还有多远》一文中阐述,“智库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能力和舆论影响力,而不是其规模和级别。”对于中国的最高级别智库而言,由于汇聚了一大批卸任和在任官员,信息向上传递的渠道是一大显而易见的优势。除此之外,还需要高质量的创新思想,才能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1.智库的创新能力来自于其完善、科学的运行机制。美国很多大型智库都有自己成熟的运行机制。在智库机构和内部人员设置上,一般分为政策研究和行政管理两大块,政策研究为核心,行政管理服务于政策研究。以布鲁金斯学会为例,研究部门分为五大部门:外交政策、经济研究、城市研究、全球经济与发展以及政府研究。每个部门由一位副总裁负责。不同部门下设不同研究中心,由主任负责。研究中心内部是不同级别的研究人员,资深学者、研究学者、访问学者等。一般资深学者配有一到两名研究助理。这是整个的政策研究系统。行政管理则分为资金管理、后勤服务、媒体服务、管理培训、出版社,每个部门各设一名副总裁,直接对总裁负责。其中媒体服务的副总裁负责整个思想库研究产品的推销,一般由具备政府公关或者媒体背景的资深人士担任。
目前全球共有 5465家智库,美国有1777家,中国大陆被美国学者认可的智库仅有74家。而据中国学者研究统计,中国智库目前已达2000多家,在数量上已经超过美国,但真正有影响力的智库却较少。
诞生在20世纪初的美国思想库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全球最为发达的思想的市场和成熟的运作机制。从经济学的视角看,美国思想库作为一个在思想的市场自由竞争的经济体,其产品是“思想”,其目标消费者是公共政策制定者和影响政策制定的群体。
2.美国智库之所以能够产生强大的舆论影响力,主要有四个因素:良好的市场环境,充足的市场需求、高质量的产品和全方位的市场营销。
首先,良好的市场环境是美国思想库得以生存、发展、繁荣的土壤,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比如经济上,一方面,美国的商业繁荣产生了很多富可敌国的财团,美国的企业家传统和慈善家传统以及美国的宗教文化,为智库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各种观点自由辩论、碰撞,各类智库互相竞争、优胜劣汰。再如文化上,美国倡导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权利主义等使得美国知识分子和社会公众希望通过智库的创新思想提高政府的政策制定能力和水平;
其次,没有市场需求就不可能有智库市场的繁荣。美国智库面临两方面的市场需求,一是思想需求,二是人才需求。智库在公众与政府之间开辟了一个政策交流的平台,从某种意义上承担了哈贝马斯所追求的“公共空间”的功能。社会公众和政治精英在这个公共空间可以就政策问题轻松、自由地交流。所谓人才需求是指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对政治人才的需求很大,而智库承担了为下届政府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作用;
第三是产品质量。决定智库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又在于智库研究人员的素质、智库本身的独立性和有效的运行机制。美国智库大多是非党派、非政府的研究机构。为了保持研究的独立性,美国智库的资金结构非常多元,一般来自基金会、企业、个人、政府。不同的智库在具体的资金模式上又有所不同,比如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因为有数额庞大的捐赠基金,不需要依赖外部资金也能维持正常运作,因而在研究选题上有很大的独立性;总部位于纽约的外交关系委员会,除了依靠一些大财团外,会员的会费也是其资金来源渠道。而传统基金会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会员资金;
最后则是市场营销。没有高效的市场营销,就没有智库舆论影响力的最大化。美国智库作为生产舆论和思想的工厂,其目标受众是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公众。所谓人际传播方式主要是指美国智库在传播思想的过程中依靠个人关系网。“旋转门”机制使得人际传播方式得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组织传播是美国智库传播其研究成果的另一个重要方式。他们通常就热点外交政策问题举办大型的公开会议,邀请专家进行讨论,或者宣布研究成果。除此之外,智库还会举办各种中小型的会议,受众仅限于被邀请的特定人士,会议内容不对公众开放。美国智库在组织传播中采取的另一个方式就是举办各种短期的培训项目。通过组织传播,美国智库为社会公众、决策者、专业人士构建了一个意见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接受外交政策教育的基地。
“建设一流智库”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国家的竞争力首先体现在战略和智慧的竞争。尽管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创造了庞大的顺差,但在思想的“贸易”上,被称为不折不扣的逆差大国。据美国权威杂志《外交政策》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全球七大区域13个地区的政策话语中心里,亚洲及大洋洲智库的话语中心是:澳大利亚悉尼、马来西亚吉隆坡和日本东京,中国无一城市上榜。
在面对金融危机、气候问题等越来越多的国际重大议题时,中国智库的声音在哪儿?什么时候中国能出现自己的“布鲁金斯”与“兰德”?谁将承担起这一重任?
“建设一流智库”,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政府高端智囊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智库舆论影响力的产生依赖于其生存的特定国情,中国智库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从而找到一条实现中国智库舆论影响力的现实途径。
王莉丽认为,就产品质量而言,中国思想库首先要进行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在内部机构设置上,明确思想库以研究部门为核心,其余各部门围绕研究、服务于研究部门,为学者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为了保证研究的相对独立性,在资金来源上,除了政府资金外,要引进基金会、企业和个人资金,并确保资金来源不影响研究过程和结果;在研究人员设置上,要改变原有的单一学术背景,大胆启用不同年龄、背景的综合型人才,因为思想库所从事的是事关现实决策的研究。另外,中国高级别的官方智库,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渠道优势,要加强与其他研究机构的合作,善于整合研究资源。
在市场营销层面,中国智库要建立完善、多层次的信息传播机制,让智库的研究成果实现影响力的最大化。比如布鲁金斯学会每年都要出版大约24本研究专著,还定期出版季刊《布鲁金斯评论》和包括《布鲁金斯经济论刊》、《布鲁金斯教育政策论刊》、《布鲁金斯-沃顿金融服务论刊》在内的几种期刊。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成果一般都是公开发表的。其学会还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年刊等出版物;并每年在各地召开100多次研讨会,加强与各界、各领域专家的联系;学会理事会每月主持召开一次形势研究会,经常请政府首脑参加,共同探讨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和相关的问题,对政府的政策制订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和布鲁金斯学会一样,传统基金会、兰德公司、美国企业研究所和公共政策研究所,都借助“成果推销机制”使公众认可和了解。兰德公司每年都有数百份图书、报告和专业论文问世,同时每年向政府、大学、工业界和一般公众分发的各种材料多达30万份。在每年的几百篇研究报告中,70%是机密的,30%是公开的。这些报告涉及“中国21世纪的空军”、“中国的汽车工业”、“日本的高科技”、“数字化战场上的美国快速反应部队”等重大课题。传统基金会在进入媒体方面投入的时间和资源最多。仅2007年一年,传统基金会在媒体和政府关系方面投入了将近830万美元,将近其4800万美元预算的17%。现在,传统基金会已经实现了它的目标:美国的主流媒体非常倚重传统基金会和华盛顿特区的其他几个保守智库,经常向他们征询专业建议和政治观点。1998-2008年,传统基金会的学者们发表在《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文章远远超过了1000篇。
也就是说,美国的智库通过纸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三种渠道实施“成果推销机制”。在这三种媒介渠道中,网络媒介以其信息传播的快捷、互动、全球化成为美国智库众多传播渠道中的新宠,是美国智库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网络媒体,全球网络用户都可以了解美国智库对外交政策的分析,从而潜移默化地在全球范围内构建美国的软实力。在美国智库的信息传播中,纸媒介、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也是同样各具优劣,三种媒介渠道共同承担着设置议程,引导舆论的作用,纸媒介的舆论影响力更侧重长期性,电子媒介在舆论的形成中注重放大和引导,而网络媒介侧重于互动和全球性。
美国的智库不仅仅是作为政府智囊而存在的,其存在的很大一部分价值在于培养社会公众合理有序的政策参与能力。中国智库在如何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去产生更大的影响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国外的智库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不但去影响政府,而且去影响公众,再通过影响公众去影响政府。也就是说,一流智库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影响高层领导者,还要影响公众舆论,引导社会思潮,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库。除此之外,智库的市场营销不仅要着眼于本国,还要着眼于世界,充分意识到网络媒体的国际传播意义和价值。
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可以说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决策要未雨绸缪。温家宝在2009年6月17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强调“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中长期发展需要,加强储备性政策的研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指出了在现代条件下,重视未雨绸缪,注重智库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际经济更是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国内也面临种种问题和矛盾。政府需要依靠全社会的智力资源来支持公共决策,也需要在政府以外寻求智囊指点和额外营养。在这种形势下,建设一流智库,抓住根本问题,认真筹谋和对待,提出前瞻性的方略和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 原松华 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