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社会学研究现状与走势述评
近五年我省社会学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十个方面: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研究、农村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环境社会学、消费社会学、农民工等。其中,人口社会学研究成果集中在:生育意愿、生育政策、性别研究、人口流动、老年人口、农村养老问题等;环境社会学研究成果集中在:环境政策、环境管理、农村环境问题、消费与环境、生态文明等;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研究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研究等。
河北省社会学的研究热点和集中点,主要随中央和省政府的关注点而变化。如2011年中央和省政府比较重视社会管理创新问题,我省理论界也随之出现几篇关于社会管理的研究成果。
河北省社会学研究的热点主要受到社会发展的热点和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的影响。这一情况直接影响到河北省的社会学研究的特点是以实证研究、应用研究为主,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和元理论研究成果较少。这种情况是地方社科院都难以避免的。
河北省社会学研究的三个特点:(一)以实证研究、应用研究为主,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较少。每年只有寥寥几篇有关社会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而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以人口社会学居多。2009年有两篇有关市民社会的研究成果,如宫敬才的“市民社会概念的起源、流变和社会历史基础”( 河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等,2010年有3的篇社会发展代价理论和国家能力理论的研究成果。而2012年、2013年的就找不到社会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二)社会学研究的热点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但涉及的研究主题或话题缺乏持续性和连续性。纵观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几乎每年一个或几个关注点,没有形成在一个研究领域的持续性、连续性的研究成果。但河北大学人口学所有关人口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则是比较系统的,具有持续性与连续性的特点。(三)地方性与地域性特点突出。河北省社会学研究的一些成果或课题立项突出了河北的特点,一些研究成果或调查分析就是针对河北省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的实证性研究。与上述特点相关,河北省社会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分散,研究成果不够深入,成果发表的刊物的层次相对就低一些。几年下来,很难厘清社会学研究的发展脉络,无法做几年的比较研究。
近五年,河北省学者在社会学的研究中虽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和力作,但也不乏一些创新性研究,一些学者在研究中开辟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如对日常生活研究、消费转型研究等,都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田翠琴提出了加强“日常生活”管理的问题。认为,在中国社会由“生产型社会”向“生活型社会”转变的背景下,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理念同时,社会管理应该包括对人的“生活领域”或“日常生活”的管理。关注农民生活领域的社会管理创新,才能找到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和有效途径。当前应该着重探讨那些对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环境产生影响较大的农民日常生活行为的管理,其中主要包括农民的日常消费活动、日常生活习惯习俗、日常消费文化与休闲文化、日常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社会管理。田翠琴对消费转型的阐释也很独特。她认为消费转型是指消费结构和消费运行机制从一种型式向另一种型式转换的过程。消费转型,既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也是社会转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内容上分析, 消费转型表现为三个方面的转换:消费结构、消费运行机制以及消费观念体系。 “消费转型”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不仅仅是消费结构、消费模式或消费观念中某个层面、某个领域的变迁与转换,而且是一个涉及“消费”所有领域的全方位全面化的转换。消费转型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不能用“消费结构转型”和“消费模式转型”代替“消费转型”概念。“消费转型”有“消费转型度”的考量。消费转型度由消费转型的速度、广度、深度、难度和向度五个方面构成。
二、近年社会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成果
河北省社会学研究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需要分领域介绍其代表人物和代表性成果。
人口学方面的代表人物主要集中于河北大学,如吕红平、汤兆云、王金营、贾志科等。专著主要有:汤兆云的《农村计划生育与人口控制》(2009)和《人口社会学》(2010);吕红平等人的《中国性别文化概论》(2011);王俊祥、吕红平等人的《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研究》(2012)等。论文主要有:2009年王金营的《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动考证和未来人口发展的策略选择》和《中国人口残疾发生风险估计及生命表分析》,2010年王金营的《中国计划生育下人口发展对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影响》,王金营、杨 磊的《中国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吕红平的《中国性别文化的变迁及其现实意义》。2011年汤兆云、郭真真的《生育政策与经济水平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分析》,汤兆云、马琳的《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有所为,有所不为》。2012年吕红平的《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的对策与出路》,贾志科、吕红平的《论出生性别比失衡背后的生育意愿变迁》。2013年王金营的《1990 年以来中国人口寿命水平和死亡模式的再估计》,王金营等人的《人口活跃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汤兆云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评估及改革建议》等。
社会学方面的学者主要集中在河北社科院、省委党校等单位。代表人物有:沙占华、张岭泉、牟永福、刘邦凡等。专著主要有:周振国、田翠琴等人的《和谐河北读本》(2012);申文杰的《我国农民利益保障制度及其现实政治分析》(2012);张金峰的《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2012);程瑞山的《村民自治制度运行研究》(2013);牟永福的《基层政府信任的逻辑与建构――基于华北地区于镇的个案研究》(2013)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2013);张宏升的《河北省农民收入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2013)、程立涛,曾繁敏的《新时期社会公德建设研究》(2013.)。论文主要有:仇晓洁、温振华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关系的研究——基于中国23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沙占华的《民生效率问题探析》,安雅丽、陆红的《社会转型期农村公共危机管理路径选择》,胡鸣铎、牟永福的《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变化及其对策——以河北省农村贫困地区乡镇为例》,周振国、田翠琴的《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核心理念》,李佳、陈世金的《河北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分析》,李逸波,彭建强等人的《中国农民职业分化现状分析》,张彩霞等人的《河北省区域人口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实证分析》,石国兴、王紫微的《心理和谐概念辨析》,李翔、杨义芹的《和谐社会心态与幸福生活探析》,赵丽欣等人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的困境及对策研究》等。
环境社会学方面的主要成果每年都有几篇论文发表在《生态经济》(学术版)等核心期刊上。如:郭建、孙惠莲的《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研究——以河北为例》,刘邦凡等人的《论我国电子废弃物资源化障碍的产生及其原因》,贾雪莉等人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制度选择分析》,田翠琴、赵志林、赵乃诗的《农民生活型环境行为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张新宁等人的《构建可持续消费政策框架研究》,李亚青、王栓军的《浅析低碳生活方式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韩冬梅、金书秦的《中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分析》,谢中起、缴爱超的《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析要》,王晓民、李妙然的《生态经济视角下的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功能探究》等。
三、河北省社会学研究在国内学术界的影响
一是人口社会学研究的研究队伍比较稳定,研究比较系统,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人口研究》、《人口学刊》、《人口与经济》等核心期刊上。研究成果质量高,走在了全国人口学研究的前沿,并成为。二环境社会学研究多篇研究成果发表在《生态经济》等专业性核心期刊上。环境社会学研究不乏一些卓之真见,但研究涉及的问题比较分散,涉及的面比较宽,尚未形成系统性、理论性的研究。三是社会学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少,还没有形成系统性、持续性的研究成果。研究队伍没有形成团体和梯队。
社会学研究成果发表的主要刊物:除了集中在河北省的几个核心期刊:河北学刊、河大学报、师大学报、河北法学外,中文核心比较集中的是一些专业性的核心期刊如:人口研究、人口学刊、生态经济、消费经济等。其他高层次核心期刊较少。
(作者:田翠琴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