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第一期——全市社科界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保定发展座谈会专家建言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文件及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我市社科专家学者“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更好地为京津冀保协同发展建言献策,近日,市社科联组织社科界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驻保高校、市属院校有关专家学者,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市发改委等部门处室负责人,分别围绕“京津冀保协同发展”这一主题,针对保定如何打造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的支撑点;如何主动服务京津产业转移和要素外溢等进行座谈研讨。现将有关观点及建议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供市领导决策参考。
越是形势大好越要保持清醒和理性
贾明杰(河北科技学院科研处处长):保定要做好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应按照总书记讲的“四个立足”进行对接:一是立足各自的比较优势;二是立足现代产业分工的要求;三是立足区域优势互补的原则;四是立足合作共赢的理念。按照中央的顶层设计和自身优势谋划思路,按照区域功能定好位,形成产业链条明晰,互有承接、协同发展、相互扶持的发展理念,把高端引领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在协同发展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最大化为主线,注意两种发展倾向:一是防止未尝到发展的甜头,先吃到苦头,比如目前热炒的房地产;二是在建设中要注意环境保护,不能先污染后治理,对于易产生污染的企业要严格审批,坚决杜绝。
蔡志荣(保定学院管理系教授):保定应有的清醒和理性,不要盲目随宏观政策舞动,河北、保定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切忌一哄而起,一哄而散。“造城运动”和“招商引资”这两大模式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
李惠茹(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要改变重规划轻落实的局面。过去以来各种规划有很多,但大都在落实方面做得不是太好。近二十年来,围绕京津一体化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要到6月份报到国务院,现在主要工作是去京津谈,去宣传,等规划出来后,再抓具体落实,这样可以避免盲目投资。
王建忠(河北农大商学院院长、教授):保定市在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中,应加强顶层设计。保定市多年来积极加强与京津在农业方面的合作与对接,但是长期缺少战略规划的指导。因此,应强化政策引领,发挥政府宏观引导作用,出台相关的农业协同发展规划、政策和规章制度,并加强与京津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对接,明确保定市在农业对接京津的定位和功能,以统筹京津保农业协同发展。
梁平(华北电力大学教授):京津冀一体化不仅是一个政策问题,还是一个法律问题。如果没有依法保障,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势必遭遇阻滞。京津冀一体化并非权宜之计抑或新鲜名词,而是深度城市化的必然,其推进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必然伴随着产业、户籍、公共服务等方面一系列重大决策,关乎各种重大利益协调机制。唯有将决策转化为立法,方可避免一体化规划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和朝令夕改,不受行政因素和京津冀领导班子更迭的影响,使得一体化规划实施更加有力和更加顺畅。
金钰山(市发改委综合处处长):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做规划和出思路是很有必要的,但关键是要抓落实。以往我们在做规划基本文字工作上很不错,往往能得到上级部门和领导的肯定,但抓具体工作就不是太好。目前,感觉我市与廊坊市很有差距,他们在跟省里汇报的时候,不仅有战略思路,同时还有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好多做法,已经对接的有32个大项目,细化到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在跟北京谈,住在北京天天谈。跟北京环卫集团已经洽谈成,在廓坊要建节能环保基地搞全国培训。这样就显得我们工作做得不够拓展不够深入。所以,在规划没搞好的情况下人可以先过去谈,边谈边做规划,要踏踏实实地盯实事、做实事、写实事、报道实事、宣传实事,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工作。
陈占辉(市发改委产业处处长):目前有些县市区比较积极,有些县市区不太积极,北部和南部、西部不太均衡。主要是北部几个点比较积极,南部和西部县不太积极,其中原因一个是北京的项目不太想去,一个是要素资源不太多。
统一思想,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刘力鹏(市委研究室政治社会处处长):要引导全社会正确看待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方面,要强化正面宣传。京保协同发展不应只停留在领导层面,也不应停留在北京周边几个县,而应全方位、各领域发动,全市上下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力,把京保协同发展当作一件大事切实抓好。另一方面,要严防舆论炒作。在首都经济圈规划正式出台前,应加强舆论监督,对制造和传播谣言的人和事,要一查到底,严防舆论炒作。
蔡志荣:京津冀一体化不是房地产一体化,开发区热、房地产热;不是一个行政过程,而是一个市场过程。市场自己会选择,高端人才也会选择,不是想要,就能够得到,也不是想留,就能留得住;一体化或协同发展是产业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地域联系;一体化是个互动过程,不是一厢情愿。京津冀的博弈就在于三方都想从对方得到利益;需要顶层设计和协调,尤其是区际补偿需中央政府协调实施。
刘燕玲(中警院诉讼法教研室主任、教授):把握方向、积极宣传、正确引导,避免盲目乐观与消极抵触情绪产生大范围的不良影响,进而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阻力。首先,保定农村人口众多,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城乡差距较明显,社会保障制度并未实现乡村的全覆盖且保障水平偏低。首都部分功能的进入,会不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产生新的社会阶层,加大贫富差距,产生城乡矛盾以外的另一种对立,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其次,在带动保定消费能力提升的同时,商业性投资也会大量涌入,商业圈的发展会迅速扩大,房地产作为重要的商业发展领域也会迅速升温,房价大涨只是时间问题,对于收入并不高或有刚性需求的保定本地人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样的不良影响在短时间内无法消除,可能会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压力。
优化环境,提升对接京津承载力
李惠茹:要在强基础,改善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上下功夫。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加快我市城镇化建设的步伐,通过提升城镇化水平和新农村建设,可以提供产业和空间上的平台,才能发挥更大优势承接京津功能转移和要素外溢。
贾明杰:加大保定的软硬件建设,软件硬件都要抓,都要硬。京津冀一体化,交通是关键。完善配套骨干路网,打造京南交通陆路枢纽,加快与京津无障碍、无缝隙对接,实现同城化发展。从软环境而言,“保定人才很丰富,这些人才为保定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提供了软实力。”
刘力鹏:要改善生态环境,抓好“圈、线、点、片”四个重点,着力打造京津保城市间生态过渡带。“圈”,就是以北京周边5个县市为重点,实施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建设一串和谐自然生态网、绿色低碳经济区、环境宜居城市群。“线”,就是以主要河流和公路干线、铁路沿线为重点,以净化、美化为抓手,持续改善沿路沿河视觉景观环境,建设河清、路美的生态线。“点”,就是以主城区和21个县城为重点,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打造连接城乡、辐射周边的生态亮点。“片”,就是以首都水源涵养区、城市重要水源地和南水北调等输水线路周边村及规模化养殖集中区为重点,突出建设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形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片区。
园区建设要创新
杜浩(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要打造“中国智库产业园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智库产业化概念。想要快速承接北京高校,难度还是有的。如果有北京智库产业进入白洋淀科技城,在北市区、安新、雄县这样的哑铃形的结构里,会形成核心领导效用。
白洋淀科技城,我们看到的只是这样一个概念,说是要仿照新竹模式去打造。但是,70年代,新竹仿照斯坦福的时候,确实产生了一段时间的效用。可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已走向衰落。在按照新竹模式打造白洋淀科技城时,一方面要积极借鉴新竹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吸取新竹发展的教训。用新竹模式去打造白洋淀科技城是否适合它真正的内涵发展和驱动力?
同时,在园区设计方面要更加具体化。比如把太行山区就定位成养老产业区,力度还要加大。涞源、涞水、易县就定位成专门的养老产业基地,像上海自贸区、海南旅游岛,赋予涞涞易一个新的称号,形成概念、品牌效用,要快速占到位置,在媒体上大力传播,哪怕是保定自己喊出来,然后再做同类型产业的对接工作。
承接教育医疗任重道远
杜浩:在承接京津教育、养老、医疗功能外溢时不仅要有战略层面的构想,还要有实质性的动作,反应速度要快。秦皇岛在教育、科研院所的承接和引进方面比保定更积极主动。关键是,要快速与类似对外经贸大学这样的高校取得联系。因为一个高校只能建一个体外分院。据调查,目前A类学校里,只有对外经贸大学没有具体操作。
梁平:承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一定要做实,要有一个突破口,不是说给它地皮和政策,高校就愿意来,不光是硬环境,软环境也同样重要。华电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能否把北京校区迁回来,一定意义上是承接京津高校的标杆和样本。
焦广丽(市政府研究室综合处处长):承接学校不仅包括高校,还应包括中小学,否则缺少吸引北京人的要素,单纯承接某几项功能,系统配套程度不够,承接工作可能不够顺利,效果也可能受影响。应该看到,保定市为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的服务区,对北京市已经构成一定的竞争关系,北京市已经开始加大通州等北京市属副中心的建设,其中就有医院和学校正在加紧建设。
张东升(保定职技院汽车专业教研室主任):要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前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相应的产业工人培养培训工作。一是政府应组织相关专家和各中、高职院校开展充分的调查和论证,对承接产业的相应岗位需求进行全面和细致的分析判断,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实训设备等方面提前布局。二是加大对就读职业教育的学生的补助力度,尤其是对来自农村和贫困家庭的学生的优惠政策应继续加强;三是政府应积极搭建校企结合的平台,利用各种措施促进企业和学校开展深度的合作。四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使之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贾明杰:打造优势的民办企业和民办教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保定既要争取外援,更要自力更生打造自己的品牌。保定有诸多民办企业、民办院校,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活力,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推动保定全面发展的重要一极。
承接养老产业最可行
梁平:京津冀一体化是系统工程,从养老产业入手更具有现实性。要阶段性选择,不能所有问题都铺开,要有重点,有突破口,社科联可以整合全市社科人才资源,结合有关规划,组织进行跨部门的详细调研,提供扎实的智库服务。
张辉(市发改委社会处副处长):要加快争创国家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市。围绕建成养老服务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工作,完善养老服务发展政策,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大力推动健康养生养老企业入驻,建设特色养生小镇,引进一批示范性养老基地,为京津冀乃至更大范围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文化旅游应借机再发力
焦广丽:应该抓住机遇,促进文化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改善我市产业结构。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大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拉动内需的重要战略。我市不少县自然风景优美,市区美食众多,历史悠久,老字号云集,应及早将旅游业列入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升城市文化品牌。
张辉:加快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依托京津巨大的文化消费潜在市场,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垂直关联型产业集群,全力推进涿州梦东方国家文化产业创意园和曲阳雕刻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产业园区。合理规划动漫产业布局,重点推出体现地方文化理念的动漫精品。
张玉国(保定电视大学教授):第一,旅游管理部门应该着眼于保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整合保定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设计最为合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型旅游线路,才能对接京津,实现京津保旅游资源一体化的格局。第二,借鉴经典开发经验,加大投资引资力度。政府职能部门首先应该走出去考察借鉴经典景区开发建设情况,吸纳良策;杜绝重复性失误,着眼于景点创新,开发具有本地区独特人文景观的旅游景点。政府在加大资金支持的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好民资,激发全民建设旅游文化的热情,才能更好地盘活旅游经济这盘大棋。第三,打造特色品牌,完善创新营销策略。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要完善营销策略,推介保定人文旅游景观的独特品牌。“保定”近期成为网络搜索热词,源于炒房。建议有关部门抓住机会,顺势而为。组织写作班子在市外各种媒介上推出系列文章,大力宣传保定人文旅游资源。
京津冀保农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军(河北农大商学院农经系主任、教授):从当前来看,农业主要存在有八大问题:从战略和规划看,跨区域农业协同发展规划尚未出台;从市场看,农产品专业化市场较少、规模小而散;从产业链条看,农产品供应链及绿色安全网络不发达;从产品品牌看,农产品的供应难以满足京津多元化高端化消费需求;从物流体系看,农产品物流配置水平低,“绿色通道”体系尚不完善,没有保定优势;从区域布局看,农业区划彼此孤立具有功能整合潜力;从产业协作看,京津两市辐射带动保定现代化升级还很有限;从协调机制看,京津保农业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由此提出七大对策:一是发展观方面,树立开放协同共建共赢发展理念,处理好利益成本与效益的关系,虽有博弈但能合作,不为所有,但求所用,舍小利谋大得。二是政策方面,不断夯实保定农业服务京津、协作发展的功能定位。三是市场方面,构建多门类有分工的营销手段和现代市场体系。四是产业链方面,构建并稳固京津都市型农业与保定基地型农业上下游链条关系,形成农超、农校、农企多点对接。五是抓项目方面,多盯着京津大政策,多亲和京津大企业,多主动跑大项目,也不放过小项目,多给些落地有奖的激励政策。六是农业布局方面,共同协调农业产业功能区划,整合京津冀农业资源产业配置。七是协调机制方面,发挥政府、企业、协会、智库和农民多元积极性,克服官本位,重视商本位,多建协作平台,减少区域利益纠结,构建官产学研体系,真正落实协调机制。
王建忠:保定现代农业应在具体规划的指导下,合理承接京津农业产业转移,通过农业现代化来服务京津。应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跳出生产性农业的误区,打通一二三产业,加强县域经济合理定位,开展形式多样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京津提供所需要的差异化的优质农产品,通过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循环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安全农产品等,为京津地区提供从安全食品到养老、健康、教育、旅游等精神需求的全方位服务。
王军:要加强社科联在京津冀保协同发展中的作用。一是创新机制,多做事,谋发展。如成立保定市社会发展研究院很及时很必要。近期可编写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政策解读与资料汇编,发到有关部门。二是组织召开一次京津冀农业合作的学术会议并形成论文集,出版并纳入国家级年度蓝皮书系列《京津冀蓝皮书》。三是发挥社科联纽带服务作用,推动成立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广泛参与的《京津冀农业协作论坛》年度会议,使其常态化,与省内典型农业基地、合作社、企业负责人,结对子,形成几个产学研的稳固的关系。四是编写《保定市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4-2020)》,并得到相关部门资金资助,尽快形成政府文件。
提供资金和金融支持,做好保障
焦广丽:做好配套资金的落实工作。承接工作只有引起北京方面的足够重视,了解保定在水源、人才、环境保护等方面多年的付出,应该在疏解功能时得到照顾,才能把握住这次机遇,才能实现花落我家。我们一定要调动从上到下方方面面的力量到北京相关部委、高校、医院进行呼吁。
王军: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一要加强资金投入,深化农业金融和财税改革,创新地方农业债券体系,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投资农业,二要加强与京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柔性引进京津人才和智力,共建研发中心、科研实验室,强化技术示范基地孵化和转化科研成果功能。
赵永新(河北金融学院管理系教授):保定积极谋划做好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各项准备,在科学合理作好保东科技新城和保北中小城市群等城镇建设规划的同时,充分考虑产业规划、产业融合、资金来源等问题。第一,要积极争取中央、河北省的财政支持。要全力以赴向中央争取赋予保定一些先行先试权限,并在财政收入、土地指标、环境能耗容量等方面尝试与北京进行共用共享,给予保定特殊政策特殊支持,河北省也要出台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提供财政支持。第二,要重点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建设中国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重点金融街区,吸引国内外金融分支机构和地区总部入驻,力争金融后台服务、数据备份中心和培训等机构入驻保定,形成集聚发展优势。引导设立服务于保东新城和保北中小城市群建设中的汽车、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旅游休闲、健康养老、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的金融机构。第三、力争实现京津冀区域金融一体化。一是借鉴上海副央行经验,不仅承接教育、医疗等部分职能,也要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管理决策部门移师保定,成立国有商业银行的河北总部,主要负责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和企业的支持;二是将三地政策性银行整合为一家区域政策性银行,总部设在河北,以加大对河北公共基础设施和农业设施等方面的政策性支持力度;三是整合三省市城市商业银行,在河北成立城市商业银行总行,专门服务于区域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整合三省市农村信用联社,将总社设在河北,主要服务区域县域乡镇企业的发展;五是积极推动互联网金融,成立京津冀区域互联网银行,满足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这样形成区域金融相互交融,达到区域优势资源共享和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目的。第四,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在协同发展中作用。京津保协同发展既有规模产业的规划与融合,更有大量小规模、非公经济作为补充。而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和渠道而言,互联网金融则更易受到中小微企业的青睐,也更符合其发展模式和刚性需求。所以要充分利用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平台、众筹模式和大数据金融的作用,建设互联网金融云园区。
刘宾(河北金融学院金融实验室副教授):依托首都功能疏解、京津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重点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来我省设立中国总部、分支机构或出资设立法人机构,利用京津的总部优势建设中国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重点区,吸引国内外金融分支机构和地区总部入驻,并形成集聚发展优势。加快中国后台服务中心(石家庄)建设进度,引导设立服务于曹妃甸新区、沧州渤海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金融机构。
其它保障
贾明杰:完善政策机制。在国家政策的允许下,政府做到减政松绑,做好引资的配套政策,提高政府服务的水平,为引入京津地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打造对接平台,落实对接项目,真抓实干,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进行规划和论证,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
张辉:加快探索医疗教育公共服务顺畅衔接机制。抓住涿州承接北京301医院康复中心和肿瘤中心这一突破口,深化与首都知名医疗机构和重点高校的合作,加快高校和医院的引进工作,在许可准入、人才引进和人口落户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逐步建成京津冀高端教育医疗基地。
王军:官产学研共同发力。首先,要强化党政组织领导,发挥市对接办、省环首都办和农业部门协调管理作用。其次,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利益驱动带动经商积极性。三要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农业合作社及非政府组织的纽带力量。四是发挥农业院校的优势,尤其是发挥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品牌优势,农业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基础雄厚、研究成果卓越、农业技术和经济管理研究优势,发挥其智库科技服务社会的功能。
刘力鹏: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与北京无落差的基础设施体系。一是据了解,目前我市交通现状仅能满足200万人基本出行要求,如果将来承载500万人口,压力非常大。建议对我市交通承载能力进行一次系统调查研究,就高速公路、铁路通道走廊、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城市路网以及城市公交等方面深入分析,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并尽快投入实施。二是据统计,北京2013年平均网速已经超过10M,而我市则还不到1M。网速上的巨大差距,一方面影响群众日常生活,更严重的是将一些高科技企业拒之门外。三是保定与北京之间这么近的距离还存在着长途加漫游的双重收费,建议取消北京与保定之间的长途和漫游费,按市内通话收费。
整理人:张秀贤 李文
越是形势大好越要保持清醒和理性
贾明杰(河北科技学院科研处处长):保定要做好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应按照总书记讲的“四个立足”进行对接:一是立足各自的比较优势;二是立足现代产业分工的要求;三是立足区域优势互补的原则;四是立足合作共赢的理念。按照中央的顶层设计和自身优势谋划思路,按照区域功能定好位,形成产业链条明晰,互有承接、协同发展、相互扶持的发展理念,把高端引领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在协同发展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最大化为主线,注意两种发展倾向:一是防止未尝到发展的甜头,先吃到苦头,比如目前热炒的房地产;二是在建设中要注意环境保护,不能先污染后治理,对于易产生污染的企业要严格审批,坚决杜绝。
蔡志荣(保定学院管理系教授):保定应有的清醒和理性,不要盲目随宏观政策舞动,河北、保定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切忌一哄而起,一哄而散。“造城运动”和“招商引资”这两大模式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
李惠茹(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要改变重规划轻落实的局面。过去以来各种规划有很多,但大都在落实方面做得不是太好。近二十年来,围绕京津一体化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要到6月份报到国务院,现在主要工作是去京津谈,去宣传,等规划出来后,再抓具体落实,这样可以避免盲目投资。
王建忠(河北农大商学院院长、教授):保定市在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中,应加强顶层设计。保定市多年来积极加强与京津在农业方面的合作与对接,但是长期缺少战略规划的指导。因此,应强化政策引领,发挥政府宏观引导作用,出台相关的农业协同发展规划、政策和规章制度,并加强与京津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对接,明确保定市在农业对接京津的定位和功能,以统筹京津保农业协同发展。
梁平(华北电力大学教授):京津冀一体化不仅是一个政策问题,还是一个法律问题。如果没有依法保障,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势必遭遇阻滞。京津冀一体化并非权宜之计抑或新鲜名词,而是深度城市化的必然,其推进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必然伴随着产业、户籍、公共服务等方面一系列重大决策,关乎各种重大利益协调机制。唯有将决策转化为立法,方可避免一体化规划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和朝令夕改,不受行政因素和京津冀领导班子更迭的影响,使得一体化规划实施更加有力和更加顺畅。
金钰山(市发改委综合处处长):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做规划和出思路是很有必要的,但关键是要抓落实。以往我们在做规划基本文字工作上很不错,往往能得到上级部门和领导的肯定,但抓具体工作就不是太好。目前,感觉我市与廊坊市很有差距,他们在跟省里汇报的时候,不仅有战略思路,同时还有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好多做法,已经对接的有32个大项目,细化到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在跟北京谈,住在北京天天谈。跟北京环卫集团已经洽谈成,在廓坊要建节能环保基地搞全国培训。这样就显得我们工作做得不够拓展不够深入。所以,在规划没搞好的情况下人可以先过去谈,边谈边做规划,要踏踏实实地盯实事、做实事、写实事、报道实事、宣传实事,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工作。
陈占辉(市发改委产业处处长):目前有些县市区比较积极,有些县市区不太积极,北部和南部、西部不太均衡。主要是北部几个点比较积极,南部和西部县不太积极,其中原因一个是北京的项目不太想去,一个是要素资源不太多。
统一思想,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刘力鹏(市委研究室政治社会处处长):要引导全社会正确看待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方面,要强化正面宣传。京保协同发展不应只停留在领导层面,也不应停留在北京周边几个县,而应全方位、各领域发动,全市上下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力,把京保协同发展当作一件大事切实抓好。另一方面,要严防舆论炒作。在首都经济圈规划正式出台前,应加强舆论监督,对制造和传播谣言的人和事,要一查到底,严防舆论炒作。
蔡志荣:京津冀一体化不是房地产一体化,开发区热、房地产热;不是一个行政过程,而是一个市场过程。市场自己会选择,高端人才也会选择,不是想要,就能够得到,也不是想留,就能留得住;一体化或协同发展是产业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地域联系;一体化是个互动过程,不是一厢情愿。京津冀的博弈就在于三方都想从对方得到利益;需要顶层设计和协调,尤其是区际补偿需中央政府协调实施。
刘燕玲(中警院诉讼法教研室主任、教授):把握方向、积极宣传、正确引导,避免盲目乐观与消极抵触情绪产生大范围的不良影响,进而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阻力。首先,保定农村人口众多,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城乡差距较明显,社会保障制度并未实现乡村的全覆盖且保障水平偏低。首都部分功能的进入,会不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产生新的社会阶层,加大贫富差距,产生城乡矛盾以外的另一种对立,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其次,在带动保定消费能力提升的同时,商业性投资也会大量涌入,商业圈的发展会迅速扩大,房地产作为重要的商业发展领域也会迅速升温,房价大涨只是时间问题,对于收入并不高或有刚性需求的保定本地人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样的不良影响在短时间内无法消除,可能会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压力。
优化环境,提升对接京津承载力
李惠茹:要在强基础,改善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上下功夫。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加快我市城镇化建设的步伐,通过提升城镇化水平和新农村建设,可以提供产业和空间上的平台,才能发挥更大优势承接京津功能转移和要素外溢。
贾明杰:加大保定的软硬件建设,软件硬件都要抓,都要硬。京津冀一体化,交通是关键。完善配套骨干路网,打造京南交通陆路枢纽,加快与京津无障碍、无缝隙对接,实现同城化发展。从软环境而言,“保定人才很丰富,这些人才为保定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提供了软实力。”
刘力鹏:要改善生态环境,抓好“圈、线、点、片”四个重点,着力打造京津保城市间生态过渡带。“圈”,就是以北京周边5个县市为重点,实施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建设一串和谐自然生态网、绿色低碳经济区、环境宜居城市群。“线”,就是以主要河流和公路干线、铁路沿线为重点,以净化、美化为抓手,持续改善沿路沿河视觉景观环境,建设河清、路美的生态线。“点”,就是以主城区和21个县城为重点,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打造连接城乡、辐射周边的生态亮点。“片”,就是以首都水源涵养区、城市重要水源地和南水北调等输水线路周边村及规模化养殖集中区为重点,突出建设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形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片区。
园区建设要创新
杜浩(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要打造“中国智库产业园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智库产业化概念。想要快速承接北京高校,难度还是有的。如果有北京智库产业进入白洋淀科技城,在北市区、安新、雄县这样的哑铃形的结构里,会形成核心领导效用。
白洋淀科技城,我们看到的只是这样一个概念,说是要仿照新竹模式去打造。但是,70年代,新竹仿照斯坦福的时候,确实产生了一段时间的效用。可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已走向衰落。在按照新竹模式打造白洋淀科技城时,一方面要积极借鉴新竹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吸取新竹发展的教训。用新竹模式去打造白洋淀科技城是否适合它真正的内涵发展和驱动力?
同时,在园区设计方面要更加具体化。比如把太行山区就定位成养老产业区,力度还要加大。涞源、涞水、易县就定位成专门的养老产业基地,像上海自贸区、海南旅游岛,赋予涞涞易一个新的称号,形成概念、品牌效用,要快速占到位置,在媒体上大力传播,哪怕是保定自己喊出来,然后再做同类型产业的对接工作。
承接教育医疗任重道远
杜浩:在承接京津教育、养老、医疗功能外溢时不仅要有战略层面的构想,还要有实质性的动作,反应速度要快。秦皇岛在教育、科研院所的承接和引进方面比保定更积极主动。关键是,要快速与类似对外经贸大学这样的高校取得联系。因为一个高校只能建一个体外分院。据调查,目前A类学校里,只有对外经贸大学没有具体操作。
梁平:承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一定要做实,要有一个突破口,不是说给它地皮和政策,高校就愿意来,不光是硬环境,软环境也同样重要。华电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能否把北京校区迁回来,一定意义上是承接京津高校的标杆和样本。
焦广丽(市政府研究室综合处处长):承接学校不仅包括高校,还应包括中小学,否则缺少吸引北京人的要素,单纯承接某几项功能,系统配套程度不够,承接工作可能不够顺利,效果也可能受影响。应该看到,保定市为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的服务区,对北京市已经构成一定的竞争关系,北京市已经开始加大通州等北京市属副中心的建设,其中就有医院和学校正在加紧建设。
张东升(保定职技院汽车专业教研室主任):要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前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相应的产业工人培养培训工作。一是政府应组织相关专家和各中、高职院校开展充分的调查和论证,对承接产业的相应岗位需求进行全面和细致的分析判断,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实训设备等方面提前布局。二是加大对就读职业教育的学生的补助力度,尤其是对来自农村和贫困家庭的学生的优惠政策应继续加强;三是政府应积极搭建校企结合的平台,利用各种措施促进企业和学校开展深度的合作。四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使之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贾明杰:打造优势的民办企业和民办教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保定既要争取外援,更要自力更生打造自己的品牌。保定有诸多民办企业、民办院校,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活力,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推动保定全面发展的重要一极。
承接养老产业最可行
梁平:京津冀一体化是系统工程,从养老产业入手更具有现实性。要阶段性选择,不能所有问题都铺开,要有重点,有突破口,社科联可以整合全市社科人才资源,结合有关规划,组织进行跨部门的详细调研,提供扎实的智库服务。
张辉(市发改委社会处副处长):要加快争创国家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市。围绕建成养老服务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工作,完善养老服务发展政策,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大力推动健康养生养老企业入驻,建设特色养生小镇,引进一批示范性养老基地,为京津冀乃至更大范围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文化旅游应借机再发力
焦广丽:应该抓住机遇,促进文化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改善我市产业结构。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大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拉动内需的重要战略。我市不少县自然风景优美,市区美食众多,历史悠久,老字号云集,应及早将旅游业列入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升城市文化品牌。
张辉:加快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依托京津巨大的文化消费潜在市场,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垂直关联型产业集群,全力推进涿州梦东方国家文化产业创意园和曲阳雕刻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产业园区。合理规划动漫产业布局,重点推出体现地方文化理念的动漫精品。
张玉国(保定电视大学教授):第一,旅游管理部门应该着眼于保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整合保定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设计最为合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型旅游线路,才能对接京津,实现京津保旅游资源一体化的格局。第二,借鉴经典开发经验,加大投资引资力度。政府职能部门首先应该走出去考察借鉴经典景区开发建设情况,吸纳良策;杜绝重复性失误,着眼于景点创新,开发具有本地区独特人文景观的旅游景点。政府在加大资金支持的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好民资,激发全民建设旅游文化的热情,才能更好地盘活旅游经济这盘大棋。第三,打造特色品牌,完善创新营销策略。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要完善营销策略,推介保定人文旅游景观的独特品牌。“保定”近期成为网络搜索热词,源于炒房。建议有关部门抓住机会,顺势而为。组织写作班子在市外各种媒介上推出系列文章,大力宣传保定人文旅游资源。
京津冀保农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军(河北农大商学院农经系主任、教授):从当前来看,农业主要存在有八大问题:从战略和规划看,跨区域农业协同发展规划尚未出台;从市场看,农产品专业化市场较少、规模小而散;从产业链条看,农产品供应链及绿色安全网络不发达;从产品品牌看,农产品的供应难以满足京津多元化高端化消费需求;从物流体系看,农产品物流配置水平低,“绿色通道”体系尚不完善,没有保定优势;从区域布局看,农业区划彼此孤立具有功能整合潜力;从产业协作看,京津两市辐射带动保定现代化升级还很有限;从协调机制看,京津保农业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由此提出七大对策:一是发展观方面,树立开放协同共建共赢发展理念,处理好利益成本与效益的关系,虽有博弈但能合作,不为所有,但求所用,舍小利谋大得。二是政策方面,不断夯实保定农业服务京津、协作发展的功能定位。三是市场方面,构建多门类有分工的营销手段和现代市场体系。四是产业链方面,构建并稳固京津都市型农业与保定基地型农业上下游链条关系,形成农超、农校、农企多点对接。五是抓项目方面,多盯着京津大政策,多亲和京津大企业,多主动跑大项目,也不放过小项目,多给些落地有奖的激励政策。六是农业布局方面,共同协调农业产业功能区划,整合京津冀农业资源产业配置。七是协调机制方面,发挥政府、企业、协会、智库和农民多元积极性,克服官本位,重视商本位,多建协作平台,减少区域利益纠结,构建官产学研体系,真正落实协调机制。
王建忠:保定现代农业应在具体规划的指导下,合理承接京津农业产业转移,通过农业现代化来服务京津。应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跳出生产性农业的误区,打通一二三产业,加强县域经济合理定位,开展形式多样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京津提供所需要的差异化的优质农产品,通过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循环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安全农产品等,为京津地区提供从安全食品到养老、健康、教育、旅游等精神需求的全方位服务。
王军:要加强社科联在京津冀保协同发展中的作用。一是创新机制,多做事,谋发展。如成立保定市社会发展研究院很及时很必要。近期可编写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政策解读与资料汇编,发到有关部门。二是组织召开一次京津冀农业合作的学术会议并形成论文集,出版并纳入国家级年度蓝皮书系列《京津冀蓝皮书》。三是发挥社科联纽带服务作用,推动成立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广泛参与的《京津冀农业协作论坛》年度会议,使其常态化,与省内典型农业基地、合作社、企业负责人,结对子,形成几个产学研的稳固的关系。四是编写《保定市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4-2020)》,并得到相关部门资金资助,尽快形成政府文件。
提供资金和金融支持,做好保障
焦广丽:做好配套资金的落实工作。承接工作只有引起北京方面的足够重视,了解保定在水源、人才、环境保护等方面多年的付出,应该在疏解功能时得到照顾,才能把握住这次机遇,才能实现花落我家。我们一定要调动从上到下方方面面的力量到北京相关部委、高校、医院进行呼吁。
王军: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一要加强资金投入,深化农业金融和财税改革,创新地方农业债券体系,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投资农业,二要加强与京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柔性引进京津人才和智力,共建研发中心、科研实验室,强化技术示范基地孵化和转化科研成果功能。
赵永新(河北金融学院管理系教授):保定积极谋划做好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各项准备,在科学合理作好保东科技新城和保北中小城市群等城镇建设规划的同时,充分考虑产业规划、产业融合、资金来源等问题。第一,要积极争取中央、河北省的财政支持。要全力以赴向中央争取赋予保定一些先行先试权限,并在财政收入、土地指标、环境能耗容量等方面尝试与北京进行共用共享,给予保定特殊政策特殊支持,河北省也要出台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提供财政支持。第二,要重点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建设中国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重点金融街区,吸引国内外金融分支机构和地区总部入驻,力争金融后台服务、数据备份中心和培训等机构入驻保定,形成集聚发展优势。引导设立服务于保东新城和保北中小城市群建设中的汽车、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旅游休闲、健康养老、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的金融机构。第三、力争实现京津冀区域金融一体化。一是借鉴上海副央行经验,不仅承接教育、医疗等部分职能,也要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管理决策部门移师保定,成立国有商业银行的河北总部,主要负责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和企业的支持;二是将三地政策性银行整合为一家区域政策性银行,总部设在河北,以加大对河北公共基础设施和农业设施等方面的政策性支持力度;三是整合三省市城市商业银行,在河北成立城市商业银行总行,专门服务于区域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整合三省市农村信用联社,将总社设在河北,主要服务区域县域乡镇企业的发展;五是积极推动互联网金融,成立京津冀区域互联网银行,满足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这样形成区域金融相互交融,达到区域优势资源共享和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目的。第四,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在协同发展中作用。京津保协同发展既有规模产业的规划与融合,更有大量小规模、非公经济作为补充。而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和渠道而言,互联网金融则更易受到中小微企业的青睐,也更符合其发展模式和刚性需求。所以要充分利用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平台、众筹模式和大数据金融的作用,建设互联网金融云园区。
刘宾(河北金融学院金融实验室副教授):依托首都功能疏解、京津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重点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来我省设立中国总部、分支机构或出资设立法人机构,利用京津的总部优势建设中国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重点区,吸引国内外金融分支机构和地区总部入驻,并形成集聚发展优势。加快中国后台服务中心(石家庄)建设进度,引导设立服务于曹妃甸新区、沧州渤海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金融机构。
其它保障
贾明杰:完善政策机制。在国家政策的允许下,政府做到减政松绑,做好引资的配套政策,提高政府服务的水平,为引入京津地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打造对接平台,落实对接项目,真抓实干,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进行规划和论证,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
张辉:加快探索医疗教育公共服务顺畅衔接机制。抓住涿州承接北京301医院康复中心和肿瘤中心这一突破口,深化与首都知名医疗机构和重点高校的合作,加快高校和医院的引进工作,在许可准入、人才引进和人口落户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逐步建成京津冀高端教育医疗基地。
王军:官产学研共同发力。首先,要强化党政组织领导,发挥市对接办、省环首都办和农业部门协调管理作用。其次,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利益驱动带动经商积极性。三要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农业合作社及非政府组织的纽带力量。四是发挥农业院校的优势,尤其是发挥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品牌优势,农业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基础雄厚、研究成果卓越、农业技术和经济管理研究优势,发挥其智库科技服务社会的功能。
刘力鹏: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与北京无落差的基础设施体系。一是据了解,目前我市交通现状仅能满足200万人基本出行要求,如果将来承载500万人口,压力非常大。建议对我市交通承载能力进行一次系统调查研究,就高速公路、铁路通道走廊、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城市路网以及城市公交等方面深入分析,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并尽快投入实施。二是据统计,北京2013年平均网速已经超过10M,而我市则还不到1M。网速上的巨大差距,一方面影响群众日常生活,更严重的是将一些高科技企业拒之门外。三是保定与北京之间这么近的距离还存在着长途加漫游的双重收费,建议取消北京与保定之间的长途和漫游费,按市内通话收费。
整理人:张秀贤 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