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六期——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对策建议
日期:2015年08月21日 | 关键字:年第 | 来源:
编前语:保定是大学城,现拥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 17 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高校数量和大学生万人拥有量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位居第一,这种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是保定对接京津的智力支撑,因此市委、市政府要在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放眼未来发展的大思路、大战略和大格局,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和服务,进一步增强保定就业吸引力,让保定日益成为本地、周边乃至全国各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福地。
我们对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等3所高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数据做了统计研究,如表1、表二所示:
表一:部分驻保高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在保定市就业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河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网)
表二:部分驻保高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在北京、天津两市就业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网站)
通过上述研究分析发现,北京和天津两市对驻保高校毕业生省外就业吸引力强劲,保定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虽然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人才积聚效应并不明显。毕业之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问题日益严峻。保定是大学城,现拥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 17 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高校数量和大学生万人拥有量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位居第一,这种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是保定对接京津的智力支撑,因此市委、市政府要在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放眼未来发展的大思路、大战略和大格局,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和服务,进一步增强保定就业吸引力,让保定日益成为本地、周边乃至全国各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福地。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将就业与创业服务前置,与高校共建校内就业创业指导机构,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政策宣传与咨询的常态化机制,探索与高校共建校内就业创业指导机构,结合本区域重点行业、特色产业,对大学生实行精准岗位培训和锻炼,通过政府向企业或社会购买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提升毕业生从业能力和工作水平。要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与校地合作,为高校将企业运作机制和模式引入学校,把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开到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创造必要的条件。河北农业大学长城汽车学院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为教学基地,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资源,在校园内设置模拟生产线,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学,到合作企业生产线实地操作,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市工商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和市司法局等部门要继续办好“出彩人生大讲堂,创业政策进校园”活动;共青团保定市委要指导驻保高校抓好“出彩人生大讲堂——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事迹报告会”活动;市军分区、市国防教育办公室、市教育局及各相关区县要抓好征兵宣传暨国防教育进校园宣讲活动;市法制办公室、市司法局等部门要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保定市关于开展全民创业培训的实施意见(试行)》等相关法律宣传普及工作,推动就业创业政策进高校、进课堂、进用人单位,提高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法律素质和守法意识。
市人社局和市工信局要关注和指导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就业创业实训系统和河北大学创业精英培训班等平台建设,要结合典型案例和创业事迹开展创业教育指导工作,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规范保定市毕业生就业市场,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平台。
毕业生就业市场,市里要举办、区县要举办、各高校也要举办的现象造成就业信息发布不完整,掌握不对称,人财物力资源浪费严重。对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探索建立与京津就业市场互通共享的信息平台,与搜才网、智联招聘等网络平台开展战略合作,建设保定市大学生毕业供给与需求信息网络,此外还应以市人力资源市场为依托,积极探索建立更加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将大学生就业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三者贯通,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全面规范的就业和人才招聘信息。
法制部门要注重研究90后大学毕业生注重劳动条件改善和职业发展、维权意识增强、手段多样的特点,做好规范引导,促进就业市场健康发展。针对用人单位存在的不规范、不合法、投机等现象,加强和完善规范执法和服务,进一步明确市场管理局、市法制办公室等相关单位职权,有效地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管。
三、要结合实际,加强和完善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倾斜与支持。
今年保定市将拿出 2000 万元创业基金扶持创业,主要用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建设,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工作和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创业补贴。市委、市政府应研究进一步激励大学生市内就业、创业的措施,加大政治关怀,可参照科技奖励方面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市长特别奖,鼓励前沿、优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保定,吸引省内和京津地区优秀学子到保定市创业发展,打造高质量人才集聚高地,增强保定发展的内生动力。
此外,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大学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作,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到小微企业就业。完善社会托底政策,积极做好失业保险、职工安置、就业援助等工作。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好的呼应社会需求,适时推出创业扶持和配套政策,为大学生“创业”的合法权益提供可靠的法治和政策保障。以保定市的文化软实力和服务的高效率吸引优秀学子留在保定、建设保定,让他们奋斗有前景、发展有希望,为融入京津、加快发展,推动保定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供强大支撑。
四、对接京津,优化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拓宽就业渠道。
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就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尊重市场规律,按照5+2+5”产业体系建设要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集群,努力拓宽社会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市场的岗位供给。保定市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就业形势会商、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信息发布和共享等方面入手,依托政府部门间的支持与协调,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区域内就业市场的资源共享、联盟互动及相互协作,更好的推进区域内大学生充分就业、创业。
近年来,保定市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占据我市国民经济的三分之一,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保定应主动出击,更多得承接京津地区第三产业转移。近日,保定市与北京市西城区签署了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保定市要充分利用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技资源丰富,驻有众多中央、国家部委机关和大批金融企业的优势。全面推进主动对接、高端对接、务实对接、精准对接,创新政策供给,吸引上述优势资源与保定市对接和转移。要抓好87家央企进保后续工作,筑巢引凤,做强做大做优保定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拓宽就业渠道,最大程度增加就业岗位。
五、以保定市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中关村创新中心(保定)为平台依托,搭建并培育好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物化平台。
保定市大学科技园历经3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晋级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园区不仅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平台,也是大学生创业的起步平台。2015年4 月 28 日,中关村创新中心首次走出北京,落户保定,成为保定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之一,为保定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增添新的活力。市委市政府要以两大平台为依托,进一步克服内陆心态和自弱心理,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牢固树立保定之外都是外的意识,面向京津,紧盯京津,以“开放、高端、创新、统筹、效率”的姿态鼓励京津保三地开展校地共建、校企共建,吸引优秀的资本、技术、信息、项目、知识、人才进驻保定。要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用改革的办法搭建更优创业平台,为进驻创新、创业平台的企业提供一条龙高效的政策、资金、注册等服务,加速孵化高端产业集群,推动联合创新,促进创业干事。
六、支持保定市专家、学者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开展跟踪调查和分析研究,搭建优化决策和理论创新的平台。
人才聚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保定强。当前,保定市以完成市区区划调整,市区人口由120 万人增加到 280 万人,中心城市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打造东拓、西扩、北延、南连的大保定格局的框架已经拉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更大作为,打造京津保“金三角”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市委、市政府要更加重视人才,重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理论和实务研究,积极动员和支持专家学者们围绕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办好高等教育、培育适销对路的人才开展跟踪调研和分析研究,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理论与实践不断取得新进展,为保定市京畿强市、文化名城战略的实施,推动保定市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系2013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课(课题号:201301024)和2014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号:20140465)成果)
建言人:
高俊民 河北农业大学理学院管理学硕士
靳 博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管理学硕士
张丽敏 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硕士
李 伟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齐丽丽 保定市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副主任
宋 浩 保定市就学就业促进会秘书长
云 娟 保定日报社记者
主编:王惠鹏 责任编辑:高 敏 杜 静
我们对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等3所高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数据做了统计研究,如表1、表二所示:
表一:部分驻保高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在保定市就业情况统计
学校名称 | 毕业生就业人数 | 省内就业毕业生人数 | 保定市就业人数 | 本市就业占省内就业比例 | 省内就业吸引力位次 |
河北农业大学 | 3137 | 2519 | 698 | 27.71% | 2 |
河北大学 | 4088 | 3369 | 527 | 12.90% | 2 |
河北金融学院 | 1462 | 950 | 306 | 32.21% | 1 |
表二:部分驻保高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在北京、天津两市就业情况统计
学校名称 | 省外就业人数 | 北京市就业人数 | 所占比例 | 省外就业吸引力位次 | 天津市就业人数 | 所占比例 | 省外就业吸引力位次 |
河北农业大学 | 618 | 287 | 46.44% | 1 | 86 | 13.92% | 2 |
河北大学 | 719 | 93 | 12.96% | 2 | 149 | 20.74% | 1 |
河北金融学院 | 512 | 91 | 17.77% | 1 | 27 | 5.3% | 6 |
通过上述研究分析发现,北京和天津两市对驻保高校毕业生省外就业吸引力强劲,保定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虽然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人才积聚效应并不明显。毕业之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问题日益严峻。保定是大学城,现拥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 17 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高校数量和大学生万人拥有量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位居第一,这种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是保定对接京津的智力支撑,因此市委、市政府要在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放眼未来发展的大思路、大战略和大格局,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和服务,进一步增强保定就业吸引力,让保定日益成为本地、周边乃至全国各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福地。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将就业与创业服务前置,与高校共建校内就业创业指导机构,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政策宣传与咨询的常态化机制,探索与高校共建校内就业创业指导机构,结合本区域重点行业、特色产业,对大学生实行精准岗位培训和锻炼,通过政府向企业或社会购买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提升毕业生从业能力和工作水平。要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与校地合作,为高校将企业运作机制和模式引入学校,把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开到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创造必要的条件。河北农业大学长城汽车学院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为教学基地,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资源,在校园内设置模拟生产线,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学,到合作企业生产线实地操作,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市工商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和市司法局等部门要继续办好“出彩人生大讲堂,创业政策进校园”活动;共青团保定市委要指导驻保高校抓好“出彩人生大讲堂——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事迹报告会”活动;市军分区、市国防教育办公室、市教育局及各相关区县要抓好征兵宣传暨国防教育进校园宣讲活动;市法制办公室、市司法局等部门要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保定市关于开展全民创业培训的实施意见(试行)》等相关法律宣传普及工作,推动就业创业政策进高校、进课堂、进用人单位,提高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法律素质和守法意识。
市人社局和市工信局要关注和指导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就业创业实训系统和河北大学创业精英培训班等平台建设,要结合典型案例和创业事迹开展创业教育指导工作,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规范保定市毕业生就业市场,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平台。
毕业生就业市场,市里要举办、区县要举办、各高校也要举办的现象造成就业信息发布不完整,掌握不对称,人财物力资源浪费严重。对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探索建立与京津就业市场互通共享的信息平台,与搜才网、智联招聘等网络平台开展战略合作,建设保定市大学生毕业供给与需求信息网络,此外还应以市人力资源市场为依托,积极探索建立更加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将大学生就业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三者贯通,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全面规范的就业和人才招聘信息。
法制部门要注重研究90后大学毕业生注重劳动条件改善和职业发展、维权意识增强、手段多样的特点,做好规范引导,促进就业市场健康发展。针对用人单位存在的不规范、不合法、投机等现象,加强和完善规范执法和服务,进一步明确市场管理局、市法制办公室等相关单位职权,有效地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管。
三、要结合实际,加强和完善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倾斜与支持。
今年保定市将拿出 2000 万元创业基金扶持创业,主要用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建设,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工作和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创业补贴。市委、市政府应研究进一步激励大学生市内就业、创业的措施,加大政治关怀,可参照科技奖励方面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市长特别奖,鼓励前沿、优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保定,吸引省内和京津地区优秀学子到保定市创业发展,打造高质量人才集聚高地,增强保定发展的内生动力。
此外,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大学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作,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到小微企业就业。完善社会托底政策,积极做好失业保险、职工安置、就业援助等工作。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好的呼应社会需求,适时推出创业扶持和配套政策,为大学生“创业”的合法权益提供可靠的法治和政策保障。以保定市的文化软实力和服务的高效率吸引优秀学子留在保定、建设保定,让他们奋斗有前景、发展有希望,为融入京津、加快发展,推动保定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供强大支撑。
四、对接京津,优化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拓宽就业渠道。
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就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尊重市场规律,按照5+2+5”产业体系建设要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集群,努力拓宽社会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市场的岗位供给。保定市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就业形势会商、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信息发布和共享等方面入手,依托政府部门间的支持与协调,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区域内就业市场的资源共享、联盟互动及相互协作,更好的推进区域内大学生充分就业、创业。
近年来,保定市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占据我市国民经济的三分之一,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保定应主动出击,更多得承接京津地区第三产业转移。近日,保定市与北京市西城区签署了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保定市要充分利用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技资源丰富,驻有众多中央、国家部委机关和大批金融企业的优势。全面推进主动对接、高端对接、务实对接、精准对接,创新政策供给,吸引上述优势资源与保定市对接和转移。要抓好87家央企进保后续工作,筑巢引凤,做强做大做优保定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拓宽就业渠道,最大程度增加就业岗位。
五、以保定市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中关村创新中心(保定)为平台依托,搭建并培育好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物化平台。
保定市大学科技园历经3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晋级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园区不仅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平台,也是大学生创业的起步平台。2015年4 月 28 日,中关村创新中心首次走出北京,落户保定,成为保定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之一,为保定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增添新的活力。市委市政府要以两大平台为依托,进一步克服内陆心态和自弱心理,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牢固树立保定之外都是外的意识,面向京津,紧盯京津,以“开放、高端、创新、统筹、效率”的姿态鼓励京津保三地开展校地共建、校企共建,吸引优秀的资本、技术、信息、项目、知识、人才进驻保定。要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用改革的办法搭建更优创业平台,为进驻创新、创业平台的企业提供一条龙高效的政策、资金、注册等服务,加速孵化高端产业集群,推动联合创新,促进创业干事。
六、支持保定市专家、学者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开展跟踪调查和分析研究,搭建优化决策和理论创新的平台。
人才聚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保定强。当前,保定市以完成市区区划调整,市区人口由120 万人增加到 280 万人,中心城市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打造东拓、西扩、北延、南连的大保定格局的框架已经拉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更大作为,打造京津保“金三角”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市委、市政府要更加重视人才,重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理论和实务研究,积极动员和支持专家学者们围绕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办好高等教育、培育适销对路的人才开展跟踪调研和分析研究,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理论与实践不断取得新进展,为保定市京畿强市、文化名城战略的实施,推动保定市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系2013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课(课题号:201301024)和2014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号:20140465)成果)
建言人:
高俊民 河北农业大学理学院管理学硕士
靳 博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管理学硕士
张丽敏 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硕士
李 伟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齐丽丽 保定市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副主任
宋 浩 保定市就学就业促进会秘书长
云 娟 保定日报社记者
主编:王惠鹏 责任编辑:高 敏 杜 静
报: 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
(共印2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