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阵地 > 《成果呈阅》 > 成果呈阅第十一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新兴媒体的影响与运用实证研究

成果呈阅第十一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新兴媒体的影响与运用实证研究

日期:2015年01月07日 | 关键字:实证思想政治媒体 | 来源:
提要: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与蓬勃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其关联因素与产生原因也颇为复杂,文章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从舆情管控、组织建设和综合治理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一、引子:研究源起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和灵魂,高校育人工作重在育魂。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各级高校就极为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这已成为我国高校的一种优良传统和固定规制。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党委为中心、以学习为手段、以辅导员为纽带,辅之以宣传、文化、体育等方法,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也起到稳定高校、稳定社会和国家的重要作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就是信息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可控性,对于学生能够做到了解、熟悉和掌握,对于教职工要能够理解、关怀和管控。这一方式能够及时知晓学生和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做到以点带面,以一统万,可以将各种思想隐患及时排除在萌芽阶段。

随着新兴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在:首先,新兴媒体的载体是多样化的,不宜控制与管理。现行新兴媒体主要依靠互联网运行,但其载体多种多样,既有聊天工具,如QQ、飞信、MSN、SKYPE等,又有社区网站,如人人网、同学网、QQ空间等,还有微交流工具,如微信、陌陌等,此外,还有诸如聊天室、交友网站、论坛、多媒体播放工具交流设备等。如此繁复的交流工具,浩繁的交流渠道与方式,使得任何一个个人或机构都不可能对它们做到完全而有效的管理。

其次,新兴媒体所传播的信息流传速度快,信息量大,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是巨大的。由于新兴媒体的传播依靠网络,而网络的特点就是相互有效的联接,当一则消息发布在网络上的时候,会引来其他在线者的观看与评论,也会被他们转发,然后又引起另一波的观看、评论和转发。香港的“艳照门”事件就是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其主要渠道是通过网上社区和论坛,而这一事件的最大危害还不在于不良信息的传播,而是许多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对于“艳照门”的盲目崇拜和模仿。现在很多暴力恐怖主义的实施者也是在观看了网络上流传的相关视频和文章后加入到了反动阵营,对手无寸铁的无辜群众发动残忍的恐怖袭击。所以,如果不能及时管控网络上流传的不良信息,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会酿成严重的群体性事件。

最后,在新媒体时代,没有信息权威,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发言人”,每个人都可以“发声”。这是一个打破传统媒体垄断地位,挑战媒体霸权,畅所欲言的“自媒体”时代。同时,由于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信息的权威性逐步减弱,新兴传媒甚至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散播谣言,扰乱社会公共安全的工具。2014年9月26日,发生在广东省汕头市的打砸市委市政府,冲击政府工作机关,抓扣政府公务人员的事件就是由于网络上流传关于市政府的负面消息所引发的,而政府出面辟谣和澄清消息后,仍然遭到一些人的质疑。这种“不信政府信自己”的情况之所以发生,固然是由于政府在信息发布上的滞后和缺失,但更多的是“自媒体时代”自我权威的崇拜和获取消息多元化以及无选择性的表现。

所以,高校如何面对这样一个新的媒体时代?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牢牢掌握住教育学生、教职工和舆论宣传的主导权,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本来目的,从而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

二、新兴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影响:实证与经验

为了调查新兴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所产生的影响,探寻一条符合现时代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要求的道路,研究采用数据调查方法,以实证方式来解答问题。在本项研究中, 课题组设计了问卷调查用以进行实证研究,将新兴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影响具体化为信息来源、获取手段、依赖程度、信息偏好、信任度等五个方面。

信息来源主要调查高校学生及教职工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渠道,研究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所发挥的各自作用,分析信息源有利于从源头上管控不良信息,做到正本清源,构建信息的防护网和过滤器。

获取手段主要调查研究对象在信息获取方面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有多少来源于合理渠道,有多少来源于“暗渠道”,还有多少是“道听途说”式的以讹传讹。研究信息获取渠道有利于清理和规范信息的获取方式,甄别不良信息,发挥“谣言止于智者”的制度作用。

依赖程度主要调查新兴媒体对高校所产生的影响力,主要探究学生对于网络等媒体工具的使用频率和特定网站、交流工具的依赖度,由此发现信息与特定网络交流平台之间的联系,从而确保主流网站和交流工具的优势地位,发挥主渠道作用,弘扬主旋律声音,传播正能量,构建和谐社会。

信息偏好主要调查研究对象对于新兴媒体所传播消息的不同偏好,主要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社会、军事、人文历史、游戏、娱乐、体育运动、休闲、教育、国际关系、中国外交、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地域发展等16个大方向,探究高校群体对于某一类或某几类信息的偏好对于信息管理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信任度主要调查研究对象对于新兴媒体所传播信息的信任程度,即该信息在高校传播的信度和效度,此项调查项目是对前4项的修正和调整,它可以厘清信息在传播中实际发挥的作用,以及受众在选择信与不信之间的标准与区分度,从而为官方信息的有效传播探寻合理途径。

课题组共发放问卷500余份,收回问卷487份,有效问卷479份,有效率为95.8%,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此。

(一)实证研究:调查情况说明

在信息来源方面,90%的高校师生选择了网络,而选择报纸、杂志和其他传统媒体则总共占据10%的比例,由此可见,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师生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这与高校师生多为学历高、知识储备丰富和信息需求量大有关,这一群体普遍受过高等教育,有的还接受了研究生教育,他们更加易于接受新兴事物,且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对信息更新速度要求快;在获取手段方面,呈现明显的多样性,17.5%的高校师生通过网络论坛获取信息,49.2%通过智能手机,28.6%通过微博,4.7%通过电子杂志、博客和播客等手段,智能手机和微博占据明显优势;在依赖程度方面,92.8%的师生每天至少要通过新兴媒体获取信息一次,近100%的师生每三天至少通过新兴媒体获取信息一次;在信息偏好方面,26.5%的师生较多关注政治类新闻,30.7%关注娱乐新闻,18.7%看体育新闻,12.5%看经济新闻,11.6%看其他类新闻,其中,男性更偏好于政治、体育新闻,女性偏好于娱乐新闻;在信任度方面,14.4%的师生选择“完全相信”新闻的真实性,30.6%选择“半信半疑”,42.7%选择“辩证相信,自己会根据现实判断”,10.2%选择“无所谓,只是新闻而已”,2.1%选择“完全不相信”新闻的真实性。

从以上调查数据来看,新兴媒体在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影响手段呈现多样性,相较于以前,管控难度明显加大。新兴媒体形式多样,可以通过论坛、3G手机、微博、电子杂志、博客、播客等多种形式将信息发布出去,而很多信息源都是来自于个体,有别于传统的纸质媒体,这种“自媒体”时代造成了多重信息源,管控信息的难度很大。同时,新兴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与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一情况正是由于新兴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具有极强的自由度、透明度、分散度,时间效率高,但是其信息的可信度相对较差,信息语言的规范性不高,导致大学生的文字使用规范性降低,传统文化功底较浅,文化素质的提高出现消极影响。面对上述情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主动出击,抓住新兴媒体发展的机遇,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优势互补,使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真正得以提高,也利用好新兴媒体优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其次,是新兴媒体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表叔表哥”、“药家鑫事件”、“艳照门”等都是通过新兴媒体进行的首轮传播,然后才有传统媒体进行了大量的跟踪报道,而且传播的信息以负面信息居多,相反,正面消息和有积极意义的信息常常被淹没在铺天盖地的“小道消息”和“花边新闻”之中,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及其队伍的业务素质,适应新兴媒体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有更敏锐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责任感,密切注视网上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因素,特别是一些反动、色情、暴力的因素,能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优势,快速反应,打好网络大发展趋势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这场硬仗。

最后,新兴媒体对于社会成员,也对高校师生的生活态度、学习和工作习惯、文化素质、心理健康、人生价值、品德标准、法律意识和政治倾向发挥着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其中有正面的作用,也无可避免地夹杂着负面作用。例如,新兴媒体发展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高校学生的个人主义思潮及其行为的蔓延。新兴媒体的发展史及其内部信息传播的自由性都充分体现了相关参与者的个性,加之西方发达国家在新兴媒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体现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思潮、行为也随媒体的发展而有了蔓延之势。不少大学生既崇尚“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非索取”的精神,也奉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自我价值高于一切”的信条,甚至崇尚“民主以自我为主,自由是随心所欲,理想是自我实现,前途是自我设计”等观点。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要抵制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框架内,不断完善自己。

(二)经验研究:现状与原因分析

高校学生已经成为新兴媒体发展的助推器和第一消费群,这一现状是课题组所关注到了一个既定现实,任何脱离这一实际的分析都是毫无意义的。因此,面对这一情况,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新兴媒体影响,要采取正视的态度,而不是视而不见,掩耳盗铃,在应对策略上,也需要更多地“疏通”,而不是“堵塞”。大学生是新兴媒体的一个主群体,掌握新兴媒体的相关技术已经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新兴媒体发展对大学生而言同样是把“双刃剑”,既可能给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积极影响,也可能造成大学生的心理行为失调,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应积极诱导当代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兴媒体,真正发挥作为助推器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

第一,新兴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出现了重大改变,学校党委、行政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中的舆论宣传主导地位受到一定削弱。西方国家和国内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把新兴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散播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破坏中华民族整体团结的言论和消息,妄图搞乱中国,以期实现他们不可告人的邪恶目的。这种情况使得一些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遇到很大的困难,高校师生在接受信息时也出现“意识分裂”的情况,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低效。

因此,各级政府,包括学校的各级单位应当建立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阵地,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舆论引导能力,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实际上也是在强调传媒意识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性。赢得话语权,才能掌握主动权。要扩大互联网上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必须主动走进网络,弘扬主旋律,抢占网络传播阵地的制高点,才能有效地遏制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有效地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

第二,新兴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不协调的方面。新兴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具有极强的自由度、透明度、分散度和高速度的特征,但是,其信息的可信度相对较差,信息语言的规范性不高,且负面消息相较正面和主流价值信息的传播更为广泛,容易被严重误读,导致师生思想发生混乱,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造成不良冲击,干扰和影响了高校的正面宣传策略,不利于树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面形象。而很多高校由于没能掌握新兴媒体的主导权,在舆论阵地处于一种被动局面,甚至是“挨打”局面。

此外,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必须顺应当今社会高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加强网络阵地管理,以改变意识形态工作手段方法的滞后现状。严格监控校园互联网络,建立健全网上舆情主导机制,加强网上正面引导,确保校园网络正确的舆论导向,针对网上出现的各种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主动、及时、真诚地发布相关信息,最大程度统一绝对多数师生的思想认识,努力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不断提高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性。

第三,新兴媒体的兴起在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同时,导致了个人主义思潮及其行为的蔓延,自私自利的思想逐渐成为某些师生的主流思想。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原有的无私奉献精神,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都受到一定冲击,取而代之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狭隘利益观。高校传统的宣传优势逐步丧失,原有宣传策略的功效降低,亟待寻求一种适合新兴媒体时代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在新兴媒体环境下挑战和机遇是并存,不能只见挑战,无视机遇。在网络时代,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平行的、双向的、互动的传播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沟通和思想交流的方式,我们很难再像过去那样对社会信息进行完全的管制和垄断,包括道德观念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出现弱化趋势。在新兴媒体环境中处于主导地位的西方思潮冲击下,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受到挑战,甚至出现扭曲。这是多重文化碰撞的必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良好机遇。我们应抢抓机遇,使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其优秀道德观念不断与时俱进,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三、新兴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由于上述影响,新兴媒体时代的发展以及其舆论传播也已成为党和政府的关注重点,尤其是党在网络上的舆论主导权备受关注。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政府各级干部纷纷上网,运用这一新兴媒体工具,积极与网民互动,主动参与网络问政。2000年12月20日,胡锦涛同志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讲话时强调:“特别要认真研究互联网对青年带来的影响,努力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打好网上宣传教育的主动仗。”200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围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议题专门组织了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注重分析网络舆情,…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好新兴媒体的特点,发展先进的网络文化,直接关系到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关系到校园的和谐发展。

可见,新兴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领域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面临挑战。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很不平静。西方社会乘着我国加入WTO、扩大对外开放之机,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敌对势力把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等现代新兴媒体作为主要渠道,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渗透,尤其注重对大学生进行“西化”。网络上的信息和核心技术主要由美国等掌控,为了在无硝烟战争中和我们争夺年轻一代,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政治等意识形态必然充斥于各种新兴媒体之中,正在并将长期冲击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其在大学生中的主导地位。但同时,这一现象又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及其强大生命力,多种媒体下的信息的自由交流,使大学生可以能更清楚地分析、辨别理论的真伪,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开辟了新的途径。

其实,减少乃至消弭新兴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负面影响,最好的办法便是充分运用这种媒体,占领宣传舆论的高地,掌握主动权。通过上述的调查和实证研究,我们可以建立党委领导、行政协同,舆论先行、主动出击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重点在舆情管控、组织建设和综合治理三个方面掌控新兴媒体,使其“为我所用”。

(一)舆情管控

要使高校思想政治主流价值能在新兴媒体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引领高校正能量,首先需要对舆论进行监督和控制,时刻把握舆情的方向,进行积极引导。对舆论的管理和控制主要体现在引领力上,要对舆论进行引导,积极倡导正面舆论,弘扬校园和社会正能量,消灭网络谣言和负能量。舆情管控,既要注重引导,也要注意保护言论自由,只要是在法律保护之内的言论,我们都要积极维护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而不要大搞媒体“一言堂”,重蹈传统媒体宣传低效的覆辙,不让人讲话,或是掩耳盗铃,自我感觉良好。

高校对于舆情管控,要做到分级负责,积极应对。在每个基层单位任命专人负责网络舆情和高校师生思想状态监控,及时向上级相关组织汇报情况,对于重大情况和事项做到公布、公开、公示,不给谣言传播制造任何机会。在网络上,高校相关组织要积极应对,不能简单屏蔽了事。建立学校的BBS论坛、官方微博、互动社区等,将学校重大情况在上面通报,对于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新闻等及时进行分析、引导。建设网上“师生之家”,及时发布学校的重要文件、方针、政策,分析相关情况,解答师生疑问,疏导负面情绪,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组织建设

高校师生思想建设需要完备的组织建设予以保障。新兴媒体时代,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困难,一方面是由于大量新兴媒体涌现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基层组织建设涣散,凝聚力不强所导致。许多高校基层组织长时间没有组织生活,成员也不进行思想汇报和交流,“教工俱乐部”、“师生之家”形同虚设。对组织建设的忽视直接导致了高校师生思想建设的落后,从而让颓废思想、堕落思想和享乐主义钻了空子。

高校基层组织建设,首先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一个出众的班子带头人。对于基层组织,要选拔基层同志们都信任,能力强、原则坚定的人来出任组织负责人,围绕负责人,选出与之匹配的,团结的基层行政领导体系,以个人带组织,以组织带个人,从而带动整个基层组织的活力。其次,要制定严格的基层组织活动制度与规范,并一以贯之,严格执行。基层组织的建设,说到底还是制度建设,人治只是权宜之计,法治才是长远规划,制度就是要保障组织的活动,保障组织的活力。最后,要严密组织,促使每位基层成员参与到组织中来,与组织融为一体,让每个成员都能够联合组织,相信组织,依靠组织。

(三)综合治理

只做好舆情管控和组织建设还不足以搞好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兴媒体时代,情况是复杂多变的,必须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做到解决问题,落到实处。综合治理就是要在落实前两项的基础上,在其他方面也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高校师生生活和学习、工作方面的关照,师生的文化需求,心理状态等方面。高校党委、行政要成立专门的相关机构来负责这一任务,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综合治理还要求高校相关组织要时刻关注社会大环境和大舆论,不让流言蜚语进入校园,管控消息渠道,重点放在疏导高校师生疑惑上,依靠上级组织,联合社会组织,做到标本兼治,齐抓共管。此外,要建立由高校党委、校办、宣传部、人事处、学生处、学生会和电教中心等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建设好学校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论坛、官方QQ等“官方自媒体”,并增强其吸引力,让广大师生将其作为自己畅所欲言的“议事厅”,提出建议的“献策堂”和信息发布的“咨询处”。

在新兴媒体盛行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是,只要能够掌握真实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建立一套联动机制,充分利用新兴媒体进行舆论宣传和引导,做到舆情管控有分寸,组织建设到基层,综合治理下功夫,那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能够结出新的硕果。

四、结论

高校群体主要是由学生和教职工所组成,学生作为使用新兴媒体的主力军,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和兴趣都极为强烈,教职工是高素质与高文化的群体,这两者都天生有着较强的知识储备与人文素养,他们对于平等交流和自由言论的渴求相较于一般群体更加强烈。新兴媒体交流的自由性和平等性使各种思潮通过新兴载体泛滥,更由于新兴媒体传播速度快、效率高、掩护性强,网络空间的资产阶级自由化以及西方价值观念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实惠主义、拜金享乐主义四处蔓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高校学生和教职工的政治倾向、道德本质、人生价值和文化素质,因而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思想、观念有着很强的渗透力,给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重大冲击,高校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淡化倾向。这些情况都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通过上文的实证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得出了应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对新兴媒体的管理与控制的结论,但也不能一味使用“堵”的方法,还要多多发挥“疏”的作用,通过舆情管控、组织建设和综合治理三个方面来利用好新兴媒体,使其正面作用得到开发,负面影响能够抑制。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新兴媒体影响与运用实证研究”(项目编号:HBSZKT—2014050)

主要完成人:马翠花  闻竞  师春祥  贾丽凤  李文静  连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