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呈阅第14期——保定市农业科技园区运行现状调查
市社科规划课题组
按:为充分掌握我市农业科技园区运行状况,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企业孵化与科技示范带动作用,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张兆亮主持完成了本课题。对我市29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全面调查,系统分析了园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强化园区服务功能、提升园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及其示范带动作用的对策建议。现将调研报告摘要编发,供参阅。截止2014年底,保定市共建成农业科技园区29家,其中省级农业科技园区7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22家。据保定市科技局统计,近三年来,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共培育、引进农业新技术110项,农业良种45个,培训农民10万余人次。实践证明,农业科技园区在推动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培育主导产业、提升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纽带作用。但是,与省内外建设较好的农业科技园区相比较,保定市农业科技园区不论是园区建设管理,还是科技企业培育,以及农业产业链条的形成、信息化建设水平、金融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的建设都相对比较落后。
一、保定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总体特征
1、园区主要采取政府部门主管、企业化经营的运行方式
保定市农业科技园区由保定市科技局农村处会同各县科技局共同管理,县科技局负责园区的规划设计、建设申报、企业入驻与培育、科技部及省厅项目组织申报、科技推广支持等工作,园区内各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安国的中药材品种培育与技术推广、河北昌利农业科技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现代农机推广、河北大 午农牧集团种禽有限公司等都是在县科技局的宏观指导和服务的基础上,以企业为核心建立了农业科技园区,企业自主经营,在园区内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周围农户种植养殖,发展农业经济。
2、 大多数园区主导产业明确,带动作用较强
以安国、昌利、大午、顺平、安新等为代表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主导产业明确,带动作用明显。如:河北大午农业科技园区依托优种鸡养殖及相关产业优势,集养殖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农资生产、农业观光旅游、民办教育为一体,逐步形成以优种鸡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大型科技园区。通过企业签订农产品收购合同、养殖协会联结机制等形式,直接利益挂钩的合同农户约7800户;其他形式带动的农户约8万户。昌利农业科技园区是集科研、培训、试验、示范、农业高新技术、观光农业于一体的高效农业基地,园区内的李郁庄乡和示范区内的5个乡形成“市(县)—乡—村—科技示范户”多层次的科技服务组织,园区内拥有各类科研和技术推广人员21人,村级还有专职和兼职农民技术员35人、农业科技示范户525户。
3、从入驻企业数量来看,园区规模差异较大
省级园区一般入驻企业较多,规模较大。如,安国园区23家,涿州园区9家,大午园区5家,昌利园区4家,安新园区13家;相反,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大部分园区入驻企业较少,规模小,如,阜平园区2家,难以形成聚集效应,也就难以起到科技孵化作用。另外,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园区企业间集中度不高,如阜平大枣的生产,因山区地形没有集中的平整土地,真正的生产是松散的,由农户自发进行,这就在管理上有一定难度。
4、一些园区有地方特色,但比较优势不明显
园区多以地方特色为基础,但与外地相比,比较优势需进一步提升。如阜平大枣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园的阜平县艺林枣艺有限公司就是依托具有1500余年种植历史的阜平大枣。阜平全县种植大枣45万亩,1800余万株枣树,在13个乡镇中的8个乡镇涉及大枣产业,涵盖135个行政村,鲜枣年均产量9万吨,在保定枣类市场的占有率约25%。但面对外地知名枣产品竞争,市场占有率需进一步提高。
5、普遍存在“以工赈农”现象
在调研中发现,有些企业存在着经营农业产业的种植基地赔本,只能依靠园区内其他半农业或非农产业“赈济”的现象。如昌利农业科技园区的河北昌利农业科技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传统农业部分的投入较高,涉农的电费电价每千瓦时约0.8元,高于普通农电,加之人工等成本逐年增加,造成传统农业的经营收入微薄,需要集团其他产业的资金支持。类似“以工赈农”现象在安国市惠农中药材良种繁育有限公司也有出现。
二、保定市农业科技园区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产业化链条尚未形成,园区发展整体效益低
从产业链角度看,除了发展较好的大午优种鸡及其相关产业、安国中药材种质资源开发与推广示范等几个园区之外,大部分园区主导产业的后期深加工和销售市场都不发达。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蕴含着强大的风险抵抗能力,同时也能够带来稳定的产业利润。保定市大部分农业科技园区仅仅重视生产环节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使得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的高端利润白白流失。
2、园区基础设施相对较差
走访过程中发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但总体需要提高。如中国农大涿州科技园区由于以国家科研项目为主,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极高,大午农牧集团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已成规模,但对大部分园区而言,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差问题。
3、资金缺乏是园区企业反映的最突出问题
除了涿州园区、大午园区等几个科研经费充足和自有资金实力较强的园区外,走访的园区企业中,78%的企业建设受到资金不足制约,其中只有昌利农业科技园区的河北昌利农业科技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安国市惠农中药材良种繁育有限公司、河北大午农业科技园区河北大午集团饲料有限公司、安新白洋淀省级农业园区的安新县绿之梦农业种殖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企业,以信用社贷款、政府贴息贷款、专项贷款、抵押贷款等形式获得过外源融资。大多数企业通过自筹资金或者小范围集资来解决资金问题,如:2014年注册公司顺平苹果农业科技园。从5年的投入期考虑,平均每亩地从建设初期到五年硕果期投入至少需投入两万余元,现八百亩土地建设自筹投入就将达1600余万元。个别企业则是以自有财产做抵押从银行获得抵押贷款,如:安新县绿之梦农业种殖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自筹资金3000万元,另用自有资产获得银行贷款600万元。
4、人才缺乏
企业核心技术研发多依托各院校,但是院校的支持是以项目为中心,难以实行持续的科技释放。河北大午农牧集团种禽有限公司的种禽和河北白洋淀聚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水生植物育种,对专业人才求贤若渴,企业一方面聘请高校的技术支持,也希望培养自己的技术团队,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在经济、营销、管理、会计、信息技术等方面同样有很大的需求,但因客观人才的供需差异,导致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高,人才缺口较大。
5、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在调研的准备阶段,发现中国农大涿州科技园区、河北大午农业科技园、安国市惠农中药材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安新县绿之梦农业种殖有限责任公司在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网站建设比较到位,主要涵盖:新闻公告、教学实验场、科技园介绍、产品中心、供求信息、人才招聘、联系方式等。但部分园区相对滞后,只能从搜索引擎查到基本的公司名称和联系方式,因互联网的虚拟特点,所查信息缺乏权威性。
三、制约保定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1、 财政资金支持园区发展方式僵化,缺乏创新
根据对保定市财政部门的走访,现财政支持,大体是多口支持,项目、补贴为主。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但针对不同类型园区及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政策需要细化。新建园区及企业,更多是需要基础建设资金。而已形成规模的企业,往往更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科技研发的转化。大部分中小企业通过项目、补贴的方式获得财政支持的机会极小,资金困难始终存在。
2、缺少信息交流平台,信息化水平低
大部分园区的企业信息交流平台不完善,因为平台建设成本和企业自身规模导致仍沿用多年的传统营销渠道,并未建立起网上电子商务平台,这就使得在逐渐加剧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环节的经营压力较大,成本较高。
3、保定市农业科技园区与政府的即时信息沟通不畅
总体来说,当地政府的有关部门对园区的服务考虑周到,但是也存在园区同地方联系较少的情况。比如中国农大涿州科技园区,主要承接高科技含量国家级的课题项目,在科技资源投入、资金投入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产、学、研良性循环,特别是在资金、科技支持方面不需要地方的投入,就会在园区与政府的衔接方面存在缝隙。
4、保定市农业科技园区服务的配套体系不完善
企业普遍反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很大。生产过程中的水费、电费等日常费用,部分地区采用农业价格标准,而部分地区采用商业价格,使原本弱质性的农业生产成本过高。虽然园区是企业性质,但是鉴于其对当地农业经济的贡献,政府应在企业发展初期及后续政策,特别在销售、物流、仓储、批发等配套体系上给予支持。
四、保定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1、建立保障园区健康快速发展的长效机制
政府方面的园区发展规划政策要落到实处,考虑应在发展规划的制定前,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为前提,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听取园区、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意愿,通过新型的信息反馈收集体系,对规划进行适当的微调,并且需将规划的实施细则逐级切实落实,将园区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情况纳入到相关部门的考核体系。
2、建立农业科技园区信息服务平台
政府出资建设保定市农业科技园区网站,也可在保定市政府网站的专栏部分或在农业科技园区主管部门网站的显著位置开辟相应频道,及时更新园区、企业信息。政府的支撑降低了园区的建设成本,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信息权威性、规范性、高效性的统一。
在打造农业科技园区网上电子商务平台方面,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短期内利用现有知名的网上电子商务平台推广宣传,整体开发以保定市农业科技园区为主体的网店,有效提升地方农产品特色的品牌价值;二,长期来看,利用保定市的信息服务平台宣传政府政策和园区企业的信息,同时收集反馈信息,并与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的推广宣传同步信息更新,这样的最大优点在于提高产品“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水平,实现“政府—园区—企业—市场”之间信息的高效互通。
3、创建新型金融支持体系,灵活对园区企业的支持方式
现在对园区的金融支持多是政府层面的单向支持。企业作为市场的直接参与者,对资金需要的时效性要求很高,特别是对科技型企业而言,会直接影响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效率。对于信用良好的企业,可以适当放松政策限制,以政府为担保,金融机构配合建立新型金融支持体系,在园区直接开展金融服务,在资金的审批、发放等环节缩减程序,确保高效地运行模式。
4、政府建立一个通畅的信息反馈的收集汇总体系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服务园区的意识,同时必须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在收集园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意见时,做到融合多方观点并及时回应,避免因政府、园区企业、市场、科研院校、金融等部门的信息不畅影响园区的发展。该收集汇总体系,形式上可以依托保定市农业科技园区信息服务平台,分别开通对园区内部和对社会的收集汇总渠道,在运行机制上可以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并对收集汇总信息的情况及时整理、呈报、反馈。
5、创新管理体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园区建设管理经营
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打造更多产业发展的高端平台。现在的农业科技园区不仅限于企业入驻,融合合作社,还要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一方面有利于获得政策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有利于园区发挥带动作用,规模的聚集效应可以更广范围地辐射周边区域经济。政府可以举办农业科技园区展会,既利于政策目标的实现,也利于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农业科技的产业发展水平。
6、加强省级园区软环境建设,申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2014年9月份,科技部已经启动了申报第六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工作,河北省科技厅动员全省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积极申报。据悉,我省有三家省级园区正在积极申报,但我市园区没有申报。申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除了能够获得相关政策支持、进一步带动当地农业科技企业发展、农民增收外,还可以借此机会加入全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联盟,拓宽企业视野。目前,我市部分省级园区科技特征突出,主导产业明确,产业链已基本形成,所欠缺的是全面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和稳定的金融服务平台。其中,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直接投资或者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入,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需要政府制定引导金融服务财政、税收扶持政策。在省级园区,建议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信息化、金融化建设,采取先省级、后市级的分步建设措施,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保定市各园区共享的信息化、金融化服务平台建设,为申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创造充足的条件。
课题负责人:张兆亮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课题组成员:唐娅楠、王秀芳、耿 婧、刘 鹏、魏平平
课题编号:20140189